作者資料
發布:2022-08-15 14:34:31
修改:2022-08-15 14:34:31
7月9日,晴
親愛的你好呀!今天的你怎麼樣呢?
有沒有想過什麼是自己?曾經有測驗過十六型人格嗎?或者看過各種星座研究嗎?那有沒有想過,我們測出來的人格和星座性格,到底是它真的很準確還是我們去模仿它呢?
我的十六型人格是「INFP」而官方是這樣子定義的:
「INFP是具有內向、直覺、感覺和潛在人格特質的人。這些罕見的人格類型往往是安靜、思想開放和富有想像力的,他們對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採用關懷和創造性的方法。
儘管他們可能看起來安靜或謙遜,但INFP擁有充滿活力、充滿激情的內心生活。他們富有創造力和想像力,很樂意在白日夢中迷失自我,在腦海中編造各種故事和對話。這些性格以敏感著稱的INFP可以對音樂、藝術、自然和周圍的人產生深刻的情感反應。
理想主義和善解人意的INFP渴望深入、深情的關係,他們感到被召喚幫助他人。但由於這種性格類型只佔人口的一小部分,INFP有時可能會感到孤獨或隱形,在一個似乎不欣賞並使他們變得獨特的世界中漂泊。」
我的確和它的描述相似,有時候的我充滿活力,充滿探究世界的欲望,可有時候我又會感到孤獨鬱悶。可是這樣子的我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我呢?
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自己呢?我不知道,每個人成長過程中,都經過社會的調教,最終成為世俗渴望的樣貌,所以你覺得現在的自己屬於自己嗎?
「模仿」是人們天生擁有的技能,如何爬、如何走、如何說話,幾乎每件事情都是由模仿開啟。有時候我做了一個動作,會突然想起,這個動作是不是某人做過,然後我去模仿他才做出來的呢?別人會不會覺得我是學人精?有一日我跟母親說起這種想法,我母親先是對於我斥責一番後,便回答我說:「你這麼想不會累嗎?人活著,做的每一個舉動、說的每一句話,只要無愧於心就好!」那刻起我才恍然大悟,因為太在意別人的想法,我忘記了自己。
我們一直在歷經許多經歷,因此會一直發生改變,曾經的我很討厭「改變」我認為不該為了某人某事,而變成另外的樣貌。但如今我發現,所謂的「改變」,是因為所有失去與獲得而組成的成長。所以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或者是未來的自己,模仿或者不模仿他人的自己,哪一個都是真正的自己啊!
所謂的改變只是在歲月的洪流之中,擁有一場盛大的成長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IG: yansihsingsmile( 追蹤ig可以看到語錄分享,以及查看更新預告)